二线城市户籍会否全面放开 率先向“零门槛”落户靠拢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武汉发布《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在重点二线城市中率先向“零门槛”落户靠拢。
根据实施意见,在武汉,男性不满45周岁、女性不满35周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新城区(包括蔡甸、江夏、东西湖、黄陂、新洲区)、功能区(包括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武汉化工区)就业创业的,就业单位缴纳或者个人缴纳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连续6个月以上,或创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即可落户。
这样的政策逼近“零门槛”落户。
来自湖北某地级市的张敏,一直在北京与老家省会武汉之间犹豫不决。作为互联网从业者,高工资一直是张敏“北漂”的重要动力,但房价过高,且无法落户让他难以在北京扎根。现在,武汉宽松的落户政策给了他新的选择。
张敏的困境并不特殊,不少年轻人面临同样困境——究竟怎样选择城市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另一方面,各大城市也在为如何吸引年轻人“发愁”,“零门槛”落户政策、购房补贴……各种吸引政策纷至沓来。
一线城市青睐“双一流”
事实上,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连户籍管理最为严格的北京也开始加入其中。
日前,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明确扩大毕业生引进范围,适当降低落户门槛。
上述规定明确,市重点扶持单位可以直接引进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专业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据了解,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前200位的国内高校共有7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上述举措被解读为北京为“双一流”毕业生在北京落户工作留了一道“口子”。事实上,早在2018年,北京就首次开启积分落户政策。不过时至今日,北京积分落户申请人数为13万人,实际落户仅六千余人。
一直以来,北京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此次为何专门为“双一流”毕业生开“口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员王广州对记者表示,此前北京等超大型城市一直强调控制人口,但如果坚持“里不出,外不进”策略,人口年龄层势必老化,不利于发展城市活力。所以即使是北京这样的城市,也不得不出台上述政策。此次新政“引才”的方向,更偏重引进城市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北京放松落户背后,一线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浮出水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学者任泽平此前公开表示,北京加入“抢人”大战,一方面说明老龄化、少子化形势严峻,年轻人稀缺;另一方面说明北京曾经落户门槛过高,导致人才外流,制约创新创业活力,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京津冀活力有所下降。
近年来,同样严格控制人口的上海,落户政策也有了松动。
2020年,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放松落户政策,在相关办法中明确提出,将此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落户试点学校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相对北京、上海,广州对“双一流”毕业生落户更加宽松。2020年12月,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12月25日起,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的入户社保年限要求,从现行的6个月社保要求放宽至1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这两个中国“超级城市”的人口结构不容乐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3%,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比2010年上升4.6个百分点。上海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16.3%,比2010年提高6.2个百分点。两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普通省会城市的“零门槛”与“高门槛”
事实上,在此次武汉逼近“零门槛”的落户政策前,不少省会城市早已行动。
2021年6月,云南省昆明市提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2020年5月,云南就提出取消昆明市主城区落户限制。仅仅一年时间,昆明便从取消主城区落户限制发展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2020年4月,江西省南昌市提出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镇地域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实行“零门槛”准入政策。此外,济南、福州、银川也在2020年都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2019年3月,河北省会石家庄提出,户口迁入“零门槛”。石家庄也成为全国排名前列“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
王广州表示,从以往经验看,大多数城市做规划,都以人口持续增长作为前提,几乎没有城市以人口收缩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中国人口迁徙较新趋势——人口回流。随着产业转移和中部城市崛起,人口开始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回流。这种情况下,不少省会城市急需进一步提升首位度,从七普数据来看,郑州、长沙、合肥人口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省会对本省人口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
不过,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今年毕业生优选城市排名前十的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青岛、南京、重庆和长沙。
上述“零门槛”落户城市,无一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零门槛落户城市的薪资,在众多城市中也不突出。不同于一线城市能提供全面的就业岗位,受限于产业结构,不少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在普通省会城市找到合适工作岗位。
以排名前列实现“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石家庄来看,产业结构就偏传统。
而省会城市之外,更多普通地级市“零门槛”落户。然而受制于产业结构等问题,寻找专业对口工作并非容易。在普通地级市,不乏名校毕业生卷烟草的新闻。
新选择—大城市“星城”
一线城市落户难,“零门槛”落户的省会城市就业岗位受限。那么,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否还有其他选择?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似乎在探索另外一种选择。
2021年6月,杭州市发布了《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对杭州“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一核九星”有了明确的具体功能定位:“一核”即核心城区,由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个区组成,“九星”即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建德等“九大星城”。
关于落户的内容,《计划》做了分类,即核心城区严格执行户限制政策;对“星城”内的龙头企业人才落户降低条件、增加名额,引导核心城区人口向“星城”疏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星城”集聚。
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表示,当前杭州中心城区发展潜力空间比较有限,容量已经比较高。因此杭州还是希望引导一些新的发展要素到杭州中心城区的周边,即“九大星城”去发展。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中心城区本身过窄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促进新城的发展。
汤海孺说,在这个过程中,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就是一个重要推手,通过差异化的落户政策诱导更多人口往新城方向集聚。
除了杭州,南京、广州也在推进不同区域落户政策差异化。
2021年2月,南京市提出,全面放宽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城镇地区落户限制。
2020年12月,广州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市外迁入管理办法》明确,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区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
就连一线城市上海,也在探索相关政策。2021年1月,上海宣布兴建5个“新城”,分别是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它们是离上海中心城区较远的5个区。2021年3月,上海市也提出,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
王广州分析,之所以不少地方政府采取“差异化”落户政策,一方面由于担心内城人口膨胀,公共基础设施不足,但又想吸引年轻人口;另一方面差异化落户政策也是一种试探性政策,一旦出现偏差可以及时调整,不至于给主城区造成负担。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表示,从长期角度来讲,中国的户籍制度将逐渐转化为一个在常住地的登记制度,公共服务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
来源:西宁晚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