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现代化城市西宁正在兴起 承载力、宜居性不断增强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作为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遥远”“高寒”成为它的代名词。不服输的青海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如明珠一般散落在高原上。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省加快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幸福绿色“大西宁”、城乡统筹“新海东”和开放“柴达木”、特色“环湖圈”、绿色人文“江河源”,促进人口、经济、资源协调发展。高原现代化城市正阔步走来。
城市地标见证城市发展
每座城市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品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或记忆,往往从标志性地点或建筑开始,它们镌刻着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内涵,传递出城市的时代气息和文化韵味。
中心广场、凤凰台、浦宁之珠、唐道637广场、时代大道、市民中心……你心目中的西宁地标在哪里?
56岁的杨玉梅是一支健身队的负责人,每天清晨和傍晚,她和姐妹们相约在中心广场北广场翩翩起舞。在她看来,作为西宁较大的广场,中心广场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地标,蕴藏着一代人的精神记忆。
28岁的薛喜睿是青海正昕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工作三年,他见证了市民中心、时代大道两个城市地标的诞生。这些城市地标不仅建设速度快,还融入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采用了国内较先进的材料和技术。短短几年,南川片区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为城市引来大批投资者。
薛喜睿继续忙碌在其他建设现场,在他和广大建设人员手中,即将诞生青海国际会展中心等新的城市地标。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城市地标,不同的城市地标体现了城市的日新月异,展现出城市文化自信和发展自信。
高原现代化城市正在兴起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地标上,更是涉及各个方面。
今年,我省将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全面放开城市落户限制,推动落实城市(镇)落户“零门槛”,努力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协同共建兰西城市群,培育发展现代化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
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西宁中心城市核心带动功能,推动湟中区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多巴城市副中心。着力建设城乡统筹“新海东”,推动乐都-平安核心区同城发展,打造现代化河湟新区。加快格尔木城市新区建设,推动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
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提高城镇住房保障水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发展韧性,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使城市成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载体。同时,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据看成就
◆ “十三五”时期,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7.72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32.41平方公里,全省城镇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
◆ 先后组织实施68个美丽城镇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加快推进全省管廊城市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西宁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1.61平方公里,海东市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2.42公里。
◆ 全省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3.28%、93.75%、82.52%,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35.98%、16.11%、10.17%。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8.90平方米、10.01平方米,分别较“十二五”末提高48.7%、25.1%。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33%,较“十二五”末提高7.19%。
◆ 2020年,全省改造城镇棚户区1.1万套、老旧小区5万套,实施3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综合改善工程。
来源:西海都市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