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夜经济”越夜越精彩 延伸消费观念带动多元就业

西宁楼市发布 2021-07-08 09:33:1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夜经济”持续走红。从最初市中心形态较为单一的帐篷夜市,到如今每个区域都根据自身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消费市场,越夜越精彩的“夜经济”,大幅提升群众8小时之外的幸福感。

光影霓虹之间,一座城市较具活力的一面被无限释放。盛夏的西宁,游人如织,傍晚凉爽的气温促使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前往就近的夜市。

近两年,在我省多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线上线下业态联手参与,消费者热情高涨,“夜经济”持续走红。从最初市中心形态较为单一的帐篷夜市,到如今每个区域都根据自身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消费市场,越夜越精彩的“夜经济”,大幅提升群众8小时之外的幸福感。

“夜经济”不断延伸消费观念链

穹庐月光绢柔,坊间灯火星明。对于许多人来说,告别忙碌的白昼,属于自己的生活终于随着夜色拉开帷幕。

从地下停车场乘坐电梯再步行到目的地,一路的繁华,让孟宇凡顾不得友人,拿着手机不停抓拍,刷屏朋友圈。。

在市郊工作的陈一霖白天工作忙、节奏快,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逛商场、打卡美味餐厅、到酒吧听听音乐,或者是到24小时书店看书,在她眼里非常重要。

多元服务带动更多就业

进入旅游旺季,繁华的西宁“夜经济”正在成为提振消费的“引擎”,灯光下的消费潜能不断释放,一批人气旺、活力足的小店竞相涌现,配合“夜经济”带旺城市烟火气。

海鲜、烧烤、啤酒……新开的夜市人气总是格外旺。西宁市西川南路农贸市场,每晚来大排档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彼时,在海湖新区北城七区、城东区西宁观光夜市、城北区宁瑞集市、生物园区大排档夜市等地,上千家商户使出浑身解数招揽顾客,食客也愿意挨个打卡,将舌尖上的西宁推向高潮。

不仅如此,随着媒体推荐和消费者自发视频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夜游目的地时也会先在网上筛选一番。年轻人喜欢聚集在潮人、文创、网红店较多的夜市;中年人喜欢带着家人寻觅各种美食;老年人更喜欢有歌舞表演、地域开阔的景区周边……

多元化的服务业催生更多就业机会,从线上了解到线下体验,这一新的消费习惯已在市民中逐步培育和养成,并不断释放出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新动能。与此同时,不少线上平台还帮助夜市小店掘金“夜经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更多小店能够分享到“夜经济”带来的红利。

高品质发展成未来趋势

“夜经济”已成为人们工作之余享受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也逐渐成为城市周边以及各州县延伸市场经济的必然选项。

夜经济,是区域活力的重要指标。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毅表示,市民越来越追求有品质的夜生活,“夜经济”也需要与时俱进,坚持高质量发展,如何努力形成独特个性,使其既有面子又有内涵,还有待政府与市场主体进一步审时度势,深耕细作。

“目前我省各地夜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在做顶层设计的时候,围绕现有的商圈,融入本土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更有风情的夜市商圈,起到引领作用。”李毅说。

除了“吃买”,夜经济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李毅认为,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人们日间消费方式的纵深化,虽逐渐在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拓展,但大多仍以夜游、夜市和美食街为主,娱、体、展、演等消费市场还有待提升。

“高质量夜经济是一座城市管理智慧和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让夜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需要耐心培育与引导。”李毅说,在“夜经济”中融入文化旅游时,可以考虑加快发展数字图书馆、数字期刊等新业态,丰富数字内容供给。也鼓励建设集合文创商店、演艺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为此,西宁市也在不断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特色餐饮街区,鼓励各类博物馆等根据各自条件,分不同层次、不同方式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创意创新提升工艺品文化内涵,拓宽文创产品展示和销售渠道,促进大众文化消费。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夜游夏都”可能成为城市旅游和发展中的又一张金名片。

【小编手记】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我见证了夜市发展变迁的历程。不得不说,在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带动下,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市场需求,都在不断变化。但也要看到,作为“夜经济”形态还在初级阶段的青海,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一方面,“夜经济”需求比想象的更旺盛,增长潜力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诸多有价值的商业与文化资源,还有待激发。在餐饮消费、购物消费与城市灯光秀之外,如何给消费者创造更加多元、差异化的夜间消费场景,或将成为城市竞争的一条新赛道。

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