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能力建设展现新作为 2021年湟中区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西宁楼市发布 2022-03-07 09:41:4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也是新格局带来新活力新气象的一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2家。河湟文旅小镇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录,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基地正式开园。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湟水河畔、南朔山下的湟中区,却是人心振奋、士气升腾。高质量发展让2021年的湟中区交出一份份来之不易、沉甸甸的满意答卷。

感恩奋进的湟中谋在实处、改革创新,交出了一份“经济活”的亮眼答卷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亿元台阶、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高于年初任务5.7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71元、增长12%,增速快于城镇6个百分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拼搏赶超的湟中思想破冰、大刀阔斧,交出了一份“格局新”的精致答卷

在全省率先以“城市合伙人”的模式和“经营城市”的理念深耕鲁沙尔中心城镇,拉开了将鲁沙尔打造成“一城青山半城湖”园林城市的大幕。食用菌、生态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文旅产业进入连片开发建设新阶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进展顺利,成功申报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也是新格局带来新活力新气象的一年,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2家。河湟文旅小镇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录,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基地正式开园。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展销设计中心进驻南京。全面推行“路长制”,整治“畅返不畅”道路82.6公里,塔尔寺综合客运枢纽站投入使用,被评为全省排名前列“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农村清洁化能源改造总量稳居全市首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4%。

锐意进取的湟中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交出了一份“乡村兴”的绚丽答卷

整合资金2.8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47项,65%的村集体经济超10万元。注资1600万元成立乡村振兴国有投资公司15家,食用菌产业园落户李家山,西堡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开工建设,泥麻隆中藏药材种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玉拉等15个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成高原美丽乡村40个,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2352户,提升人畜饮水管网188公里,改造农村户厕6634座,一个个宜居村庄不断涌现。

昂扬奋发的湟中创新理念、创优举措,交出了一份“治理优”的高分答卷

坚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选派35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进驻村镇。强化行政复议和应诉,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100%。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广泛开展全民反诈宣传活动,六类涉稳重大事件“零发生”。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扎实有效,帮助437名农民工拿到了辛苦钱。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招聘应急领域政府雇员42名,组建应急无人机中队,全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18.9%。成立城管“铁骑中队”,全面推行“街长制”和“门前六包”责任制。多巴、鲁沙尔地区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

砥砺奋起的湟中突出导向、倾力投入,交出了一份“惠民生”的殷实答卷

承诺的41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实施。新增校舍面积4.8万平方米,补充教师139名,购买临聘教师岗位100个,“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田家寨、拦隆口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获国家通报表扬。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82.6万剂次,人群全程疫苗接种率达86.5%。城镇新增就业290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建成爱老幸福食堂2个、农村老年之家20个。

过去一年,湟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建设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乡村振兴上展现新作为

人勤春来早 虎啸开新局。

眼下,湟中正以谋在实处、干在实处的闯劲,推动发展的快车驶入宜居宜业宜游新湟中的轨道。车轮滚滚,汽笛声声,全区经济社会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崭新发展历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更是湟中区推进“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建设的攻坚之年,湟中区如何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如何发扬“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追标兵”的精神?如何迈出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今年,湟中区八项重点工作告诉你答案!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巩固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国家住建部定点帮扶成果。

▲加快培育特色乡村产业。加快“一乡一品”特色产业布局。筹划拦隆口、海子沟马铃薯精深加工生产线,启动建设群加梅花鹿养殖项目,加快李家山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和西堡生态奶牛、蛋鸡养殖项目建设。以“三乡工程”为引领,发展壮大乡镇乡村振兴国有投资公司。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高原美丽乡村39个,改造农村户厕3000座,铺设6个村污水管网41公里,建成田家寨污水处理设施、李家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和15个垃圾中转站。

聚焦动能转换,在现代产业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42.8万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改造温棚500栋,修建1万吨蔬菜保鲜库。建成2个现代化养殖基地。发展“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加快青稞、油菜籽等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

▲聚力发展文旅产业。加快推进河湟文旅小镇、药水温泉、多巴滑雪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群加自然生态旅游示范项目,启动创建卡阳5A级景区,打造复合型高品质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聚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项目落地见效。建设“光伏+”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全市排名前列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建筑产业园,吸引更多知名建筑企业入驻,大力培育绿色建筑产业。打造全省排名前列5G智慧城区,推进新业态加快发展。

聚焦效率效益,在项目投资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建立“招商—落地—建设—投产”的闭环式工作链条,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好东西部协作、青洽会等平台,促进生产要素向湟中聚集、特色产业向湟中转移、优质企业向湟中进驻。

▲着力提升项目投资质量。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盘子。严格落实重点项目“一对一”包保、“点对点”服务机制。探索建立项目投资配套奖励制度,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切实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行政务事项办理延时服务,集中审批事项网办率达95%以上。严格落实“外来企业必见面”制度,深化政银企交流机制,树立起“亲商”“爱商”的好口碑。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负纾困。

聚焦厚植绿色本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高标准造林2.5万亩,管护森林148万亩,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控27.5万亩,绿化国土面积21.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不断提升碳汇能力。修复矿山7万平方米。

▲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燃气下乡”,铺设天然气管网150公里,完成“煤改气”117蒸吨,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4万亩。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将“三线一单”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强化重点建设项目、重大产业布局、重大环境政策等社会影响评价。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严厉打击乱倒垃圾、偷排偷放、偷采盗挖砂石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建设管理上展现新作为

▲有序推进鲁沙尔城市更新。加快编制鲁沙尔控制性详规,分步骤、分区域、分层次实施鲁沙尔开发建设。科学合理编制主城区地下综合管沟方案,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东山公园景观工程,逐步拉开“一城青山半城湖”生态园林城市骨架。

▲梯次推进重点城镇建设。编制拦隆口、共和等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启动共和高原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加快拦隆口旧城改造进度。改造多巴14个老旧小区。改造土门关等3个乡镇电网9公里。投资2.7亿元实施城北区经大有山村等工程,整治病害道路16公里,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便利。

▲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经营城市”理念与“精细化”管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城管“铁骑”中队作用。出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标准》,推动生活垃圾污水全收集、全运输、全处理。常态化开展“全城清洗”,试点开展主城区垃圾分类。

聚焦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在改革创新上展现新作为

▲不断理顺体制机制。启动实施全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改革。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妥化解政府债务。提升融资担保综合实力,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全面落实高考改革,依托职教中心资源建设校办企业。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社会治理上展现新作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各民族相互嵌入、团结共融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深化区域社会治理。依托“雪亮工程”,搭建智慧城市平台。成立公安“铁骑”中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力争信访积案“清仓见底”。落实“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守牢疫情防控防线。突出“人、物、环境”同防,强化源头防控和社区网格化管控。加快区级医院传染病区改造升级。开展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全方位提高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民生保障上展现新作为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次以上。打造青绣、手工藏毯等特色劳务品牌,力争培训规模达5000人次以上,努力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推动教育优质发展。投资3.8亿元实施“学前教育” “教育强国”等项目27项,新增校舍面积8.59万平方米,招聘教师150名,加快多巴二中建设,推进“职普融通”培养。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启动区疾控中心综合楼建设。实施排名前列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实施区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投资1240万元购置血管造影设备。有效解决区域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加强体育阵地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改扩建农村老年之家31个,为3.51万名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完成“两癌”筛查2万人,建成婴幼儿托育机构2个。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启动群加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改善1500户农户居住条件。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实现耕地保护和群众受益“双赢”。

 来源:西宁晚报

【投诉通道】如您对本文的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有任何问题,请发邮件至focusopsch@sohu-inc.com进行反馈,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及时处理反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