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扬改革之帆 谋发展新篇

搜狐焦点西宁站小编 2018-01-25 09:54:0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挥别2017,青海发展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8。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精心谋划惠民举措,续写科学发展新篇章,凝聚起同心共筑青海梦的磅礴力量。

挥别2017,青海发展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精心谋划惠民举措,续写科学发展新篇章,凝聚起同心共筑青海梦的磅礴力量。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照亮了580万青海各族儿女砥砺奋进的前行之路。

激发内生动力:改革红利弥补发展短板

2018年新年伊始,青海察尔汗盐湖传来喜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属镁装置生产的首批无水氯化镁产品下线,生产出纯镁锭,镁纯度达99.96%。至此,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的核心装置——10万吨金属镁装置打通全部生产工艺,试车生产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发展基础薄弱,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顺应民心、体现民力。坚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紧盯民生领域新变化新问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

——近年来,青海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目前藏区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贫困家庭学生享受15年免费教育,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80.7%,异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起百姓的钱袋子。青海积极开展就业招聘互动、援助活动、专项行动,年均增加城镇就业5.76万人、转移农牧区劳动力超过110万人次;

——大力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牧民危旧房改造项目,让居者有其屋。青海积极探索棚改货币化安置和保障房以购代建模式,累计开工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房36.6万套,新建农牧区各类住房38.5万户,147万农牧民直接受益。

十九大胜利召开使青海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了创造美好未来的豪情。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说,今后要切实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推动“四个转变”的实际成效检验学习宣传贯彻成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展示青海气象、凝聚青海力量、作出青海贡献。

铆劲干拔穷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山大呦沟深的是班彦,十年的庄稼是九年旱,连年受灾的心悬,提起个窖水是心里寒,不由得叫人们心酸……”

过去常漫这首花儿的吕志发,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村民,他的家乡海拔2800米,地处青海省东部的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娶媳妇难的问题困扰着居住在山上的129户村民。

幸运的是,吕志发所在的班彦村被列入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计划。

2017年底,记者探访班彦新村时,村里旧貌换新颜:一排排新房错落有致,每家都有独立的小院,村民们还有了属于自己的休闲广场。以前都是烧柴、烧煤取暖做饭,如今用上了煤气灶和抽油烟机,天然气管道也通到了村里。

“干部和群众呀齐上阵,平川里拔起了新村。脱贫致富的艳阳天,好日子过了个舒坦……”村民们又唱起欢快的花儿。

精准扶贫,让一个个贫困村的面貌发生大变样,贫困群众有水吃、有电用,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心里一下子亮堂了,生活有了奔头。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输不起的“民心仗”“政治仗”,通过严规矩、树导向、压责任,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发展教育、低保兜底、健康扶贫、资产收益等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地有声,精准到户到人,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心底里感恩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好。

2017年,青海顺利实现同德、都兰等7个贫困县摘帽、525个贫困村退出、15.8万贫困人口脱贫。

生态立省战略:日益牢固国家生态屏障

几年前,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彭措达哇排名前列次站在澜沧江源头,看到源头之水时,他流泪了。

“虽然是冬季,隔着冰层,我能看到水的灵动与清澈,那水具有穿透力,像绿松石一样在发光,这一切都是自然的馈赠。”他说。

彭措达哇是玉树州文联主席,他用诗意的语言记录下那一刻震撼。他所在的玉树州,属于三江源核心区,这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2016年,青海省肩负起国家生态文明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在三江源地区大胆尝试、探路国家公园体制,描绘了改革蓝图和实现路径,制定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成为全国排名前列个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设计图”和“施工图”的省份。

一年来,从河湟山川到柴达木盆地,从祁连山下到三江源头,青海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初步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玉树市成立三江源生态法庭,探索牧民群众充分参与生态文明保护的新机制;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不断深入,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产生活开始变了:他们有的加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有的成为生态巡护员,牧民正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以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为重点,青海抓住生态功能提升、资源节约提效、环境治理提质、国土绿化提速、生态制度构建五大载体,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目前,青海在三江源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环青海湖地区、河湟地区、柴达木地区“五大生态板块”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青海林业部门实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重点公益林和湟水河两岸南北山造林绿化等专项工程,每年完成400万亩左右植树造林任务。把绿化融入城市建设,多为城市“种树”,多给生态“留白”,建设森林城市,使林在城中、城在林中。

2017年7月7日,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可可西里,成为青藏高原排名前列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更是青海向世界作出的保护生态的庄严承诺。

天空蓝,草原绿,江河清,雪峰白,已经成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在广袤的72万平方公里地域内,青海儿女用实际行动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绘就出青海发展的“绿色长卷”。(新华社记者马千里 李琳海)

(文章来源:新华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